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憲法變遷專題研究二
SEMINAR ON CONSTITUTIONAL CHANGE(Ⅱ) 
開課學期
97-1 
授課對象
法律學院  法律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葉俊榮 
課號
LAW7056 
課程識別碼
A21 M40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7,8(14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教室為社法研3。
限碩士班以上 且 限法律學院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24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台灣新憲法:二次憲法時刻
授課教師:葉俊榮, jr.yeh@msa.hinet.net

一、課程說明
立法院在2004年8月23日的臨時會結束前一天,通過了包括國會改革與修憲複決在內的修憲案。此一修憲案的提出,可以說是在2000年第六次憲改之後,所進行的第七次憲改。不過,去(2003)年陳水扁總統即已提出催生新憲法的主張,引起國內外廣泛迴響。不管是立法院所通過的第七次憲改案,或是陳總統所提出的憲改主張,似乎都宣示了台灣又再度進入一個難能可貴的「憲法時刻」(constitutional moment)。不過,這個二次憲法時刻,與過去的七次修憲,有什麼重大的不同呢?台灣將來會有第八、九、十…等次的修憲,或是會有一次大幅修正、甚至是全新的憲法呢?這一次的憲改,與我們在1990年代所進行的憲改,在其定位、意義、程序、內容、範圍與影響上,又有什麼不同呢?這些都是本學期將深入探討並嘗試回答的問題。課程進度主要分為兩大部分。第一部份是文獻閱讀與討論,從基礎理論與比較觀察來看其他國家在面臨「憲法時刻」的挑戰與因應,憲改程序的設計與理念基礎,以及其作憲法制度選擇的方法與依據。第二部分則是針對如課程大綱所列,台灣在二次憲法時刻所面臨的相關議題,由修課同學擇一作深入的報告與分析。報告的分析重點在於對台灣即將啟動的「新」憲改程序,就其程序、範圍、制度選擇的內容提出利弊分析與憲法政策建議。

二、課程大綱與進度

1.啟動二次憲法時刻的新憲法運動

1.1 比較觀點
1.2 基礎理論

2.二次憲法時刻的定位
2.1 前一波憲法時刻的意義與定位:民主轉型與漸進修憲
2.2 二次憲法時刻:新憲法運動的意義與定位

3.新憲法的程序設計
3.1 憲改的時程設計
3.2 憲改的民主討論程序
3.3 憲改的複決與公民投票
3.4 學界、社會團體、媒體的角色

4.新憲法的範圍與內容
4.1 範圍:全盤檢視或小修?
4.2 內容:制度選擇的考量
4.2.1 政府體制
4.2.2 人權與人權機制
4.2.3 中央與地方的夥伴關係
4.2.4 基本國策的存廢

5. 二度憲改的影響與困難
5.1 對國際的影響
5.2 對亞太區域的影響:包括中國、香港
5.3 對台灣將來發展的影響

三、指定閱讀文獻

A.比較觀點
*Brand, D.J.,2002, Constitutional Reform: The South African Experiences, 33 Cumberland Law Review 1.
*Burnham, Margaret, 1997, Cultivating A Seedling Charter: South Africa’s Court Grows Its Constitution, 3 Michigan Journal of Race & Law 29.
*Murray, Christina, 2001, A Constitutional Beginning: Making South Africa’s Final Constitution, 23 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Little Rock Law Review 809.
*Rosenfeld, Michel, 1998, Constitution-Making, Identity Building, and Peaceful Transition to Democracy: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Inspired by the Spanish Model, 19 Cardozo Law Review 1891.
*Uwanno & Burns, The Thai Constitution of 1997: Sources and Process, 32 U. B. C. REV. 227 (1998).
*Winczorek, Piotr, 1997, Ax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Poland, 1997 St. Louis-Warsaw Transatlantic Law Journal 59.
*Wyrzykowski, Miroslaw, 1997, Introductory Note to the 1997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, 1997 St. Louis-Warsaw Transatlantic Law Journal 1.

B. 基礎理論
*Arato, Andrew, 1995, Forms of Constitutional Making and Theories of 

課程目標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